欢迎来到《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专题
报道
时评
观察
中国铜加工:存量突破时代如何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2-08-11
作者:贾雲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

在我国加快推进铜加工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文从全行业的视角看行业发展问题,探讨中国铜加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行业和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铜加工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铜加工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布局,但是产业仍然存在发展结构不平衡、产能利用不充分、利润率极低等多种问题。规模上,我国铜加工行业早已进入全产能过剩的状态,恶性竞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行业企业的“上下车”情况屡见不鲜。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以及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寻求再发展的新动能迫在眉睫,铜加工行业将开始进入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中。

在此背景下,企业势必要实现转型升级,寻求新动能转换突破口,从而催生出“优势企业增肥以抢占市场份额,提质增优以攻占高端市场份额”的行业竞争现象,整体表现为优势企业不断扩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发展态势。前,我国铜加工材产品尽管能够覆盖绝大多数应用领域的需求,但部分高端市场仍得不到满足,控制权依然掌握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产品高端化、实现进口替代,是铜加工行业向上突破的发展瓶颈。从我国铜加工行业的竞争格局看,海亮集团、金田铜业、楚江新材等一批民营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无论在产业规模、经营效益,还是资本运营能力方面均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集中反映在大类铜加工材领域。

其中,铜管行业领跑全球的格局没有改变。但随着近年来消费的高启回落,生产制造也开始逐渐放缓,竞争白热化促进产业集中向经营策略灵活、加工成本较低、技术工艺领先的大型民营优势企业靠拢。铜杆线行业在持续扩张的野蛮生长模式下,价格“厮杀”抢占市场占有率,激烈程度位居铜加工行业榜首,呈现“前后受敌”、举步艰难的发展状态,近年来产业向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辉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宝胜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集团公司集中的趋势逐渐显现。而铜板带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开始走向市场分化的发展阶段,其中以楚江新材、众源新材、花园铜业为代表的“规模化”发展模式更注重大众市场的占有,以宁波博威合金、宁波兴业盛泰集团、河南凯美龙等企业为代表的“高端化”发展企业则更倾向于高端市场的占有,铜板带行业实现向高端进口替代的高质量发展步伐已经开始起步。铜箔行业随着新能源政策补贴的逐渐退出和大批产能的上马,目前已经基本告别了供不应求的发展局面,行业开向超薄超光等更高水平方向发展,以嘉元科技、诺德股份等一批上市、合资企业领跑,即便目前电解铜箔的加工费已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相对较高的附加值在新能源和电子通信产业的发展推动下,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纵观铜加工行业发展格局,存量突破发展时代已经开启,随着消费领域需求升级,铜加工行业势必要走向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提高行业和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求长期存在。




铜加工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较低。中国铜加工行业处于产能全面过剩的发展时代,平均产能利用率较低,在近年来消费进入低速增长通道的大环境下,“活下去”已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导致价格竞争、品质弱化、放大投机敞口等恶性行为成为普遍现象,严重丧失了市场话语权,同时产业结构臃肿和失序的发展状态,造成了全行业创新发展的动能不足,较大程度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尖端产品缺失,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中国铜加工材产品面临严重的同质化问题,“跟随战术、拿来主义”的传统思维导致全行业缺乏研发动能,产品聚集在中低端领域的现象较为明显,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生产工艺雷同,导致产品质量梯次无法拉开,即使在同一半径区域内也是缺乏市场竞争力。而相对尖端的产品(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也很难满足高端市场的量化需求,更缺乏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完全进口替代差距甚远,也是导致我国铜加工材在大体量产能下仍处于净进口状态的根本原因。

工艺管控能力低下,高端装备输出效应不足。中国铜加工装备现已具备国际化水平,但工艺控制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和产能配套过大等问题,使得产品质量提高和产能有效释放受限,“好装备就有好产品”的传统思维,导致众多企业采购高端装备后输出效应明显不足,存在装备在手,仍处于“受制于人”(设备商、市场容量)的实际境况。还会遇到产品因稳定性不足而重新邀请设备供应商调试的情况出现,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损失,此种情况也就造成设备输出效应不足,是企业需要面对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产业战略布局欠缺,内耗严重。国铜加工材行业之所以发展到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主要是在行业快速扩张发展过程中,企业缺乏对产业形态和产业战略定位、布局上的认识,是热钱充裕、盲目追风、快上紧上的形态所致,是“为我其谁”的顽固、优越心态作祟的结果,发展到后期恶性竞争、相互冲击运营的行业病态,造成了行业内极大的内耗,不仅损害多方利益,还严重影响行业健康有序的生态环境。

企业效益微薄,运营风险较大。国铜加工材生产定价主要以铜价作为基准价格,赚取加工费的方式完成。面对恶性竞争导致的微薄加工费,企业只能依靠规模化效应摊薄成本来实现盈利,为了能够接到足够的订单,企业在运营当中还要牺牲微薄的利润,承受着铜价波动、释放账期、承兑贴息等一系列被动风险。同时,高额的财务负担和对冲敞口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风控人才短缺、资金压力、话语权缺失、加工费低廉等问题将成为伴随企业运营中长期的风险现象。




铜加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议


优化存量,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中国铜加工行业存量产能(在产产能)饱和而不饱满,建议出台铜加工行业相关政策,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鼓励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升级,打造绿色供应链生态,鼓励产业向精细化延伸,为打造单项冠军“小巨人”型企业开辟快速通道,朝着“双碳”和“制造强国”的目标挺进,从而实现优化存量的根本目的。同时,摸底行业基数和针对性消费市场的实际匹配度和发展潜力情况,制定并落实准入门槛条件,鼓励行业兼并重组,控制过剩产能的无序扩张,严格审慎增量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双向优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正落地有声,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推动行业稳步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摆脱跟随式发展。针对中国铜加工行业创新研发动能弱、“拷贝”式追随发展的产业现象,建议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产研学一体化政策,建设监管跟踪体系,推动科研平台搭建和重点材料攻关项目的加速发展。破壁产学研尚未形成融合发展的单一化模式,提效率、赶进度,集合优势力量跳出跟随式发展的“怪圈”,向国际化尖端领域寻求突破,向国家在新材料发展鼓励方向挺进,鼓励协调行业间的融合发展,实现“1+1> 2”的实际效果。

加强智能化建设,提高工艺装备输出效率。就加强工艺装备产能与产品质量高效输出而言,建议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工艺控制水平。注重精细化管理,吃透各个生产环节,不断探索、总结、分析生产中遇到的现象和规律。重科技引领,搭载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端口监控、信息采集、信息汇总、数据分析和调试执行一整套信息自动化流程,规避更多地凭借感觉和经验等人为因素干扰。注重加强人才资源保障,通过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批能够“留得住、用得住”且适应自身发展的人才保障队伍,持续保证生产装备的连续化运转。

借助资本力量,拓宽融资渠道。国铜加工行业所处的产业地位和资金密集型等行业特点,对企业在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多的实际要求。建议有条件的企业谋划上市,向资本市场借力,利用铜的工业和金融属性,促进产融结合,有效实现资产货币化,发挥资本市场低成本融资、资产保值增值功能,提高资金保障程度。已经上市的企业,应更多地做好市值管理和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借助上市资源优势,适时考虑采用增发、配股、股权置换、发行可转债等为主要资本运作手段,配合银行贷款融资或公司发债的形式,满足企业在发展方面的资产扩张需求。

灵活运用风控及金融工具,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中国铜加工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往往在面对复杂的宏观市场环境时,存在一定的误判和延判风险,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变化,建议铜加工企业能够植入并灵活运用风控及金融工具。内部加强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建立起长效的风险预警和风险信息协同机制,时时防控债务风险、资金链风险和经营管理的纰漏风险。企业应对外实行专人设岗,严格控制并关闭市场风险敞口,灵活切换“背靠背”与套期保值之间的关系。

作者单位: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刊登在《中国有色金属》杂志2022年第10期观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