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朗铜矿:一座少壮派矿山的逆袭
本刊记者 薛璇
普朗铜矿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格咱乡境内。近日,闻知普朗铜矿在经历了十三年的勘探开发和基建历程之后,将于3月16日投料试车,本刊记者与《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矿业报》《中国工业报》的同仁们一道奔赴香格里拉,一探普朗铜矿一路走来的栉风沐雨,见证干部员工在雪域高原上战天斗地的砥砺情怀。
十三年,玉汝于成
蓝天白云之下,陡峭的山坡上矗立着茂密的黄背栎和冷彬,高原、牦牛、玛尼堆……这就是希尔顿笔下的《消失的地平线》故事发生地—香格里拉。我们坐上越野车,沿着香木公路蜿蜒而上,60公里的路程,其中43公里都是沙石铺就的简易公路,汽车驶过,留下一骑烟尘。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达到了格咱乡下格咱村,群山环抱中有一片不大的平地,几排简易板房,普朗铜矿的“中枢神经”—项目建设指挥部就在这里。“欢迎来到条件艰苦的普朗铜矿。”迎接我们的迪庆有色党委副书记曹宇和办公室干部杨亚伟说,他们穿着工装,鞋子上沾满了泥土。
时光倒回十三年前。2004年3月26日,为了科学勘探开发普朗铜矿,由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黄金集团公司、迪庆州投资公司3家单位共同组建了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加快项目建设,2014年7月29日,云铜集团成立了普朗铜矿建设指挥部,与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此拉开了开发建设普朗铜矿的厚重帷幕。
普朗铜矿总投资64.7163亿元,是中国铜业公司和云铜集团(注:云铜集团隶属于中国铝业公司旗下的中国铜业公司)近年来投资最大的资源类项目,对于所在地迪庆州来说,更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工业项目。
2015年10月5日,中铝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葛红林在普朗铜矿调研时强调,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据悉,普朗铜矿共探获铜金属量480万吨,黄金145吨,白银2754吨,钼19万吨。普朗铜矿副总工程师冯兴隆向我们介绍说,该项目集采矿、选矿及其配套工程为一体,采矿使用的是自然崩落法,井下旋回破碎,无轨铲运机遥控出矿,再用皮带运输到选矿厂,经过半自磨和球磨磨矿,浮选出铜精矿。该项目建成投产之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铜产业长期依赖进口资源的症结。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施工队伍、监理公司以及设备材料供应商齐聚普朗铜矿,夜以继日地施工、安装、调试,一切有条不紊地推进,共同迎接“3•16”试车。
从2004年组建指挥部走到今天即将投产试车,其间经历的磨难与纠结,普朗铜矿的干部员工回忆起来,无不感慨唏嘘。
普朗铜矿项目位于香格里拉,属于世界级风景旅游区和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又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州,生态环境脆弱,所在地域敏感,涉及少数民族事务,审批极为严格。从一片人迹罕至的高原,到投建一座现代化的铜矿山,修路、征地、搬迁、场平、基建……要经历各种繁冗的审批协调程序,牵扯到村、乡、市、州、省、国家,一直到联合国,。在中铝公司、云铜集团和云南省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普朗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毅力和勇气,合理合法地突破了一道道看似不可能逾越的藩篱。
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承载着艰辛与不易;每一道批复,都记录着付出与突破: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发布《第31COM7B.15号决议》,同意开展“遗产地”及其缓冲区边界细化工作。
2010年6月,时任云南省委常委、迪庆州委书记齐扎拉同志率省、州以及云铜相关人员,到北京向有关部委作专题汇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央藏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斯塔同志认真听取汇报,并召集各部委相关人员召开协调会。报国务院批准后,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为团长的工作组前往巴黎和日内瓦,就三江并流边界细化争议问题与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遗产委员会和IUCN进行磋商和交涉。
2010年8月2日北京时间23点20分,经过中国代表团与各国代表、世遗专家反复沟通与交流,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终于表决通过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边界细化方案。
在国内,项目建设地报批也是格外严谨。2009年初,云铜集团编制了《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之后上报国家住建部,先后五次补充资料,并与国家各部、委、局不断协调沟通,于2012年6月19日得到住建部批复。
在省内,2012年7月11日,云南省水利厅批复了尼汝河交界河水功能区划调整报告。
至此,普朗铜矿的建设地从国际、国家、省级的禁区中调整出来,获得了报批的前提条件。
2014年6月8日,作为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工程和打造云铜集团最大的铜原料基地,项目正式奠基。
2015年10月10日,正式取得中国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
截止2016年10月底,普朗铜矿共获得各类行政核准和批复86个,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所有政策条件,指挥部400多名干部员工全部进驻矿区,同期,来自中国恩菲、六冶、十二冶、长沙有色院等有色金属行业顶级设计施工单位全面进驻,众志成城,快马加鞭,一切为了“3•16”,一切服从“3•16”,这场必胜的战役进入了白热化。就在我们抵达项目部的当天,2月15日凌晨3时15分,普朗铜矿长距离尾矿输送及回水斜隧道打通,具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项目部所有人员无不欢欣鼓舞。
磨选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调试球磨机
进入倒计时
中铝公司、中铜公司、云铜集团对于普朗铜矿项目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和重托。2015年10月5日,中铝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葛红林在普朗铜矿调研时强调,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加快项目建设速度;要坚韧工作,迎难而上,不回避、不退缩、不拖沓、不蛮干。中铝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铜业公司董事长刘建平鼓励大家“艰苦奋斗,建好普朗”,并先后三次到普朗调研。
中国铜业公司总裁、云铜集团总经理武建强兼任普朗铜矿项目的指挥长和迪庆有色公司董事长,感觉压力重重。他对项目部全体人员提出:“项目不超概,工期正常完,2017年3月16日投料试车,大家能不能创造一个奇迹?”
2016年12月13日下午5点,葛红林董事长亲自主持,以视频会的形式召开了确保普朗项目“3•16”投产的紧急动员会,听取云铜集团、项目指挥部和迪庆有色公司关于确保顺利投产的工作方案汇报。会上,葛红林董事长明确提出了“稳扎快打,确保‘3•16’投产”的总体要求。时隔三日,武建强来到普朗项目现场,召开“大干100天、确保3•16试车”的誓师大会,他重复了三天前在视频会上向中铝公司党组立下的军令状:“确保‘3•16’顺利投料试车,否则拿我是问。”
我们采访的当天是2月16日,距离“3•16”投料试车不足30天,我们在项目现场管理员杨双超的带领下,来到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施工现场。在3720平硐洞口时,施工单位的铲车、挖掘机、混凝土输送机来往穿梭,正在时不我待地赶超工程进度。在磨矿选矿现场,7.5米直径的球磨机和10米直径的半自磨机已开始了安装调试,GE通用电器、美卓公司、中信重工的工程师们在现场紧盯着调试安装。六冶安装公司的工长带领着施工人员正在焊接标高24.5米的旋转器平台,这位工长告诉我们,这个标段已投入了40多名人员,分成两班,24小时不停地施工。
在别人眼中,工地发出的机器轰鸣是噪音,但在项目指挥部人员看来,这是一曲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它节奏明快,催人奋进,响彻山谷。
中铜公司总裁、云铜集团总经理、普朗铜矿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武建强(右一)察看破碎硐室
沿着路边铺设的尾矿浓缩输送管道,我们来到了离指挥部30多公里的尾矿库,施工队伍正在尾矿库铺设防渗措施,HDPE膜一片一片地对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防渗透底层。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告诉我们:“这是国内最顶级的防渗措施,因为地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尾矿处理不能有半点马虎。”
在项目建设进入关键期和冲刺期时,云铜集团在资金、人员上给予普朗铜矿项目极大的支持,做到了各个标段“及时结算,及时付款”,甲方有举措,乙方有动力。
2月18日早晨,全体指挥部成员以及从其他施工单位抽调的人员集中在指挥部的大院里,拟奔向矿洞和选厂帮助施工单位铺设电缆。在做简短的动员时,现场指挥问所有人:
对于“3•16”试车有无信心?
有!
面对困难,我们怕不怕?
不怕!
所有的人,声音嘹亮,目光坚毅。
演绎普朗精神
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彰显出普朗人那种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精神,越能重现普朗人“拓荒牛”般的负轭前行。“海拔高,追求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成为普朗人一致的宣言。
每一位初到香格里拉的游客,都会发自内心地说:天真蓝、空气真好,风景真美,但是,如果长期工作在这里,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普朗铜矿的地理高度位于海拔3450-4500米之间,由于高原缺氧,电器、内燃机到了这里,功率都会下降,更何况食五谷杂粮的人?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人体内红细胞代偿性增生,会出现视力下降、血压升高、头痛失眠等高原症状。
香格里拉远离大城市,交通不便,虽然在2015年被设为了县级市,但当地工业设施配套较为落后,就连有些螺栓在当地都买不到,再加上高原地区地势崎岖,大型机械作业受限,施工成本高,安全风险远远大于平原地区。
2015年,因高原反应,普朗铜矿两名干部相继失聪,一名干部因高血压引发脑梗,造成视力模糊。从2013年至2016年,项目指挥部三位副指挥长由于患上高原病,不得不调离岗位。
“狭路相逢勇者胜,咬定青山不放松。”普朗人凭借着无比坚韧的毅力,与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搏斗。在隧道和井巷施工中,随时会突发垮塌、涌水等现象,建设者们即使穿着雨衣雨鞋,一场掘进下来,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湿透了;每当运输机械无法到达指定位置时,全体人员手拉肩扛搞接力,把设备材料运到场地;白天,项目部全体人员跑现场、催进度,晚上挤在逼仄的板式办公室里召开项目协调会、研究施工方案,凌晨时刻才回到宿舍休息,每周七天,每天十一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放弃了休假。大家毫无怨言,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目标——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抢工期、抢进度。
冬季,板式的临时建筑内寒气逼人,员工睡觉都得戴着棉帽,压上大衣,早上起来,哈出的气在被子上结了霜。大家白天忙于项目建设,只有夜深人静之时,才会想起家中父母妻儿期盼的眼神,心中就会涌起浓浓的久疚之情。
我们乘车沿着矿山的沙石路向上攀至普朗铜矿最初的大本营,这里树着一块牌子—“海拔4300米”。下车之后,我们稍走几步,顿时觉得喘不过气来。办公室干部杨亚伟指着附近一片空地说,那里曾经是他们的临时营地,虽然指挥部已经搬至3450米的海拔标高,但是,遗留在海拔4300米处的活动板房和水罐,以及远方若隐若现的梅里雪山,依然见证着普朗铜矿建设者们曾经经受过的艰难困苦。
云铜集团党委书记施维勤(右二)、普朗铜矿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迪庆有色总经理、党委书记张旭东(右一)在铜矿井下查看矿石
动力厂员工刘基军早在2008年5月就来到普朗铜矿,负责电力线路的检修维护。2016年1月17日,大雪封山,大树被雪压倒之后砸断电线,导致11万千伏电站出现故障。刘基军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每天从早上10点一直抢修到第二天凌晨,走山路,爬高架,逐段排除故障。刘基军回忆说:“稍微一出力,人就感觉气短,冬天作业时,有时还必须摘掉手套。”至20日,故障全部排除,线路恢复正常。此时,刘基军已在现场连续作战了四天四夜。
相对于刘基军这位老员工,工程部员工王俊生算是一位新员工。2016年11月17日,王俊生离开山西老家来到项目部报到,负责普朗铜矿的地表项目施工,他至今没有回过老家,以至于换洗衣服都没有带够,一身工装从月初穿到月底。每天上午下午,王俊生都要去施工现场检查两次,然后晚上7点半召开晚调会,雷打不动。有时,开完晚调会已是深夜,他还要去现场督促施工。他说:“公司领导班子都没有休息,80%的中层管理人员在春节期间放弃了休假,员工四五个月没有回家的人多的是,我虽然也想回家过年,但是给领导开不了这个口。你们看,我的眼睛是红的,这不是熬红的,是赶工期急红了眼。”
2016年5月1日,金诚信普朗项目部开始施工2350米的尾矿及回水输送管线隧洞工程。由于地质条件恶劣,向前推进一米都需要采用各种支护措施,施工进度非常缓慢。53岁的金诚信副总裁、普朗项目部经理龚清田戴上安全帽亲自挂帅,动员组织精兵强将,从各个环节狠抓生产组织,采用“钢拱架+超前管棚支护”的方式,战胜了工作面地质条件极差、出渣运距远、独头长距离通风等一系列困难,于2017年2月15日顺利完成了隧洞进口段的贯通,比业主方要求的工期提前了五天。
“坚韧,拼搏,忠诚,担当,开拓,奉献”,这十二个的普朗精神体现在从上到下的每一位建设者身上,幻化成一组闪耀着铜光的群像。那么,普朗精神最终如何解释?那就是——
像雄鹰一样志存高远,像藏獒一样勇猛忠诚,像牦牛一样踏实做事。这种精神,川流不息的普朗河水为证!怒放高原的高山杜鹃为证!
开启“蛮拼”模式
“工期太紧了,我昨晚3点多才睡。”这是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迪庆有色总经理、党委书记张旭东见到我们时说的第一句话。在简易的板房办公室里,他坐在一张小木凳上与我们聊天。在对张旭东的采访中,虽然他对于“3•16”投产很焦急,但是依然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各项工作一步一步向前推进。
张旭东的焦急,来自于几个方面:“3•16”投料试车进入倒计时,必须不惜代价确保成功,投产之后还要完成经营目标,中铝、中铜、云铜对项目寄予重望,迪庆州、香格里拉市两级政府望眼欲穿。如果项目不能按期试车,如何向上级、向员工交代?
张旭东曾经担任过华泽28万吨电解铝项目和鲁能晋北氧化铝项目(现为国电投山西铝业)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管理很内行。他回忆说,2016年,尾矿输送隧道项目进展很慢,眼看着影响了工期,于是下决心先后换掉了两个施工队伍,“这里面有客观原因,当初没做工勘,属于喀斯特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掘进过程中出现溶洞或大面积冒顶;涌水、全断面滴水,涌水量最高时达每小时160方,也存在施工组织不力的主观原因。为了保‘3•16’试车成功,经请示上级后,我们把尾矿输送全段隧道改为斜井短接,用临时管线来保证试车投产,可以抢回4个月的工期。”
张旭东作为现场总指挥,主持全面工作之后,取消了干部的休假,开启了高原“711”“3015”的玩命模式。党委副书记曹宇同时兼任工会主席,出于对干部员工的关心,在会上对此项决定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眼看着“3•16”越来越近,曹宇也妥协了。
关于加班加点,张旭东虽然在民主生活会上诚恳地进行了自我批评,然而不改初衷。“我也了解大家的不易,但是每推迟一天投产,财务费用就100万元,一个月就是3000万,大家可以休息,但市场不等我们,如果能提前投产,就能创造效益。特殊时期,必须采取特殊的手段,必须保持一鼓作气的状态,要加快速度,凌晨2点以前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及时解决问题,大家对加班的批评意见,我都接受,但是此时,我坚决不改。只是,大家跟我受罪了。”张旭东说起这些话来充满自责但语气坚定。
“前一段时间,张总因为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得了一种少见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他只在医院住了七天,就强行出院了,现在每天都在吃激素药治疗。2016年全年,除了去浙江大学和中铝党校学习,全年他只休息8天。你们发现没有?他现在说话声音都很小。”普朗铜矿办公室主任王建华告诉我们说。
晚上11点时,我在生活区院子里看到指挥部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车辆往来不息,工作人员抱着施工资料急匆匆地走过,直至凌晨。处于“最后一公里”时,指挥部所有成员、施工人员都开启了全力冲刺的“蛮拼”模式,我们有目共睹。
梦想成真
“向山川江河出发,追求幸福云铜的梦想。”这是《云铜之歌》催人奋进的号角。云铜集团党委书记施维勤指出,实现美丽“云铜梦”,是云铜集团的具体实践和未来成果体现,是企业和员工全力以赴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作为中铜公司、云铜集团旗下的旗舰矿山和主力军团,普朗铜矿人也有着自己的梦想:“建设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一流铜矿山”,迪庆有色副总经理刘华武解释说:“何为一流?就是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文化,实现‘3•16’成功试产是这一切的前提,也是当前普朗铜矿人的第一梦想。”
正在调试的浮选系统
香格里拉,在亚丁藏语中的意思为向阳之地、吉祥如意的地方。这片人间的世外桃园碧空如洗,牦牛悠闲地山坡上吃草,藏香猪不经意间出现在面前。身处圣地,如何保证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平衡?普朗铜矿人以肩负的光荣使命、立下的铮铮誓言,向世人呈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国企形象。
2017年大年初一,汉藏同胞都在喜迎新春。项目部员工一同吃了团圆饭,正准备踏踏实实地过个年,半夜里,尾矿库附近一场山林大火打乱了暂时的安宁。接到地方政府要求协助救火的请求后,普朗铜矿组织了近200人的的队伍,与森林警察部队一道上山灭火,大火着了三天,200多名职工背着20公斤重的水桶,在斜度60度的山坡上爬上爬下,奋战了三天。当大火扑灭,人员撤回项目部,食堂做了热腾腾的饭菜犒劳大家,却找不到人了,大家几昼夜未眠,都和衣睡着了。
“空气纯净得如同来自另一个星球,每一次呼吸似乎都显得弥足珍贵,将你抚慰得心旷神怡,平静如水。”这是《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对香格里拉的一段描述。普朗铜矿作为生产型企业,如何践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理念?
从生活污水处理,再到尾矿废水处置,普朗铜矿以最大限度保护着香格里拉这座人间仙境。3座井下涌水临时处理站和2座生活污水临时处理站及1座生活污水永久处理站,有效减轻了建设期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尾矿库采取全国第一个HDPE防渗透膜全覆盖;掘进产生的废石全部用于制作巷道支护的砂石料;基于生态破坏最小的原则,项目部更改了初期设计的许多方案,以减少对高原植被的破坏,由此增加了更多的投入。
开发一个项目,造福一方百姓。藏族员工知诗七林开着车,来回接送我们去现场。在从尾矿库回来的路上,一位当地藏族员工搭上了顺风车,这位员工被迪庆州保安公司安置在普朗铜矿检查站上班。普朗铜矿除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之外,招录了一大部分的本土员工,并把他们作为本地人才进行培养,仅在2016年,就招录本地员工83人。为了响应地方党委政府的号召,普朗铜矿积极参与所在地社会公益活动,安排专人驻村扶贫帮扶,捐赠捐建,与香格里拉的村民们结下了袍泽之情。藏族同胞那一句“突其吉”(藏语“谢谢”),唱响了企地和谐、汉藏共建的赞歌。
离“3•16”投产的日期越来越来,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夜以继日、辛勤奋战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设备材料供应商,指挥长武建强郑重承诺:“让我们为圆满完成普朗项目建设目标而努力,让我们为下一步的良好合作而奋斗。你们今日帮助我们一把,我们将回报你们一辈子。”
有梦想,就会坚毅担当,有梦想,就会攀高不止,有梦想,就会永不放弃。特殊的任务考验着普朗人,普朗人也无愧于时代的考验。正如一位员工在朋友圈里写道:“3400米海拔,战斗在香格里拉,我敢走敢跑,我不怕高原,不怕挑战。尽管天各一方,莫愁前路,无人不识!尽管不能团圆,此生有你,何惧天涯!”
也许是心怀同一个梦想的原因,普朗铜矿的很多员工都把他们的手机铃声设定为那首著名的《梦想成真》:“I will run I will climb I will soar(我奔跑、我登攀、我要展翅翱翔)”当我们问及所有受访者:“在‘3•16’日顺利投产之后,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我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美美地睡一觉。”
普朗铜矿建设指挥部悬挂着“海拔高,追求更高;缺氧气,不缺志气”的标语,成为普朗人一致的宣言。
待普朗铜矿全部生产流程打通之后,年产铜矿1250万吨,精矿含铜5万吨,储量和产量将进入全国铜矿山前十名,精矿产量将占到云铜集团的三分之一强。它虽然年轻,但作为后起之秀,将成为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云铜集团的创新创效的顶梁柱。在普朗人的不懈努力下,这座少壮派的铜矿山必将绽放出绚丽的光环,成为工艺先进、环保优良、成果丰硕、企地和谐的铜矿标杆。